10月12日至15日,益农镇小组织了第一批青年教师到湘师附小进行教学体验活动,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。在为期三天的教学体验活动中,感触颇深,下面就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:
在93年见习时曾经到过湘师附小,但如今的湘师附小已经今非昔比。到校的第一眼是整洁的校园:塑胶跑道、绿色的草地、整齐的教学楼。在随后的骆校长的介绍中了解到湘师附小强大的师资力量:在全部71位教职工中有40名小学高级教师、3名中学高级教师、1名省特级教师,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了70%以上。其中大专学历的占90%,本科学历的占50%。应运现代教学技术是湘师附小的一大特色:每班都有装有多媒体,建有家校互动平台,建有学校园站等。
在第一天的听课活动中,最大的感悟是:把课堂还给学生,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说,说给全班听、同桌听。教师真正做到了只做教学的组织者、参与者。教师精练的语言、精心的设计、精辟的分析、独到的见解成了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,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同一道题从不追求统一的模式,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。如:新华书店运来一批《科幻小说》700本,上午卖出总数的1/5,下午卖出总数的2/7。还剩下多少本?同一道竟有7种以上不同的的正确答案。
本以为在听课时学到了不少的东西。可在第一天最后一节课时听了应东辉教导主任的评课才发觉。听一堂好课获得的收获才占50%,另外的50%是来自于评课。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拿来讨论,在讨论获得收获。看到湘师附小老师用的听课笔记,在每一堂听课记录后面都有一张“我的理解”,里面包括“我”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的理解,对课堂设计的理解等内容。我想只有听到好课+好的评课=听课的收获。
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,共听了14节课,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,每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、每天都有不同的提高。听课时我在想,为什么他们学生的素质都那么高?湘师附小的老师是怎么做到的?因此听课的重点放在了湘师附小的学生是怎么学的?老师是怎么让他们学的?首先他们有先进的教学理念:老师在上课时始终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地。不让每个学生掉队。其次是较强的教师素质,70%的中高级职称就证明了这一点,还有不少的优秀教师因名额的限制而没被评上。最后还有家长的配合。城区的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比农村高,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造就了如今的湘师附小,不少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往湘师附小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回到学校后,我把湘师附小的教学模式依样画葫芦,学了半份像。感觉教学的效果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。我问了几个学生,这样的课听不听得懂,他们回答这节课听得懂,更能理解,也更能解题了。这让我非常高兴,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活动,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。但在随后的一星期里,我发现湘师附小的模式并不能生搬硬套,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,越到高年级差距就越大,他们的模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是适应不了二是接受不了。我想值得自己研究的问题是怎么走出从前的教学模式,又不生搬硬套湘师附小模式,在两者之间找出一个完美的接合点,走出一条新路子。
鉴于自己的水平有限,对于湘师附小的许点特色并没有真正领悟,期望有机会再一次参加类似的活动,把自己的业务能力再提高一个台阶。
益农镇小第一分校 俞文昌
|
|